鲍照 简介
「南北朝」-
鲍照(412?-466)字明远,东海(今江苏省涟水县北)人。出身贫寒。因向宋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而受到赏识,被任为国侍郎。文帝时迁中书舍人。临海王子项镇荆州,鲍照又任前军参军,所以世称鲍参军。后临海王谋反,鲍照死于乱军之中。他生活在南北中国分裂,门阀士族当权的时代,一生关心国家命运,对刘宋王朝的政治深为不满。但由于「家世贫贱」而在宦途上饱受压抑。鲍照是宋代成就最高的诗人。他的诗歌思想内容较丰富,具有明显的社会意义。有些诗直接反映了人民在战乱和徭役压迫下的痛苦生活,表达了作者要求保卫国家的热烈愿望,和对士族门阀的揭露和愤怒抗议。但也有的作品流露了乐天安命、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和感伤情绪。鲍照的七言诗和杂言乐府继承了汉魏乐府的传统又有所发展,具有感情慷慨奔放,词采新奇丰盛,音节激昂顿挫的特点。尤其是他的七言诗,对于当时诗体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。《南齐书·文学传论》说他「发言惊挺,操调险危」,这种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对于唐代诗人产生过重要影响。今传《鲍参军集》十卷。诗集的注本有黄节《鲍参军诗注》较完善。
鲍照创作以诗为主,今存204首。《拟行路难》18首,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、对门阀社会的不满、怀才不遇的痛苦、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,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。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,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。
-
鲍照文学成就
鲍照创作以诗为主,今存204首。《拟行路难》18首,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、对门阀社会的不满、怀才不遇的痛苦、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,真实地反映…详情鲍照纪念场所
鲍照墓在黄梅县黄梅镇东禅寺村,黄梅县土肥测试站内。鲍照墓地有封土堆高2米,墓向坐北朝南,墓前有碑,高1.96米,宽0.9米,上刻“南朝宋参军鲍公明远之墓”,字…详情鲍照生平
鲍照的青少年时代,大约是在京口(今江苏镇江)一带度过的。元嘉期间(424—453年)被宋文帝刘义隆聘为国侍郎。孝武帝即位后,为大学博士兼中书舍人,出任魏陵…详情
鲍照相关资料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火星国学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www.sheqi.org/shiren/9.html
鲍照的诗词
- 《代出自蓟北门行(羽檄起边亭)》
- 《代放歌行(蓼虫避葵堇)》
- 《梅花落(中庭多杂树)》
- 《拟行路难(泻水置平地)》
- 《拟行路难·其四》
- 《代结客少年场行(骢马金络头)》
- 《拟行路难·其一》
- 《拟行路难(中庭五株桃)》
- 《拟行路难(对案不能食)》
- 《赠傅都曹别(轻鸿戏江潭)》
- 更多鲍照的诗词>>>
热门名句
- 绿树阴浓夏日长,楼台倒影入池塘
- 瘦雪一痕墙角,青子已妆残萼
- 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
- 心逐南云逝,形随北雁来
- 千年史册耻无名,一片丹心报天子
- 日归功未建,时往岁载阴
- 野店垂杨步,荒祠苦竹丛
- 草绿裙腰山染黛,闲恨闲愁侬不解
- 他乡共酌金花酒,万里同悲鸿雁天
- 小童疑是有村客,急向柴门去却关